神马小说网 > 记者罗明 > 第11章 11.现场采访遭遇推诿

第11章 11.现场采访遭遇推诿

神马小说网 www.shenmaxiaoshuo.com,最快更新记者罗明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下午1点,陆丽莉准时来到民生热线电话工位,罗明表示过谢意后,夹着他那个新买的公文包出门了,当然他没有忘记装上采访本和笔。报社说了要给新来的记者每人配发一个采访机——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录音笔之类,就是一个小型的录音机,主要是在做一些问题报道、批评报道时用,但还要过几天——配发采访机的重要目的是保护记者,避免“口说无凭”,那就会陷入被动。考虑到居民区的粪水外溢问题就是一般的群众反映和投诉,批评的味道并不会太重,罗明就没有向主任或者其他老记者借采访机。

    考虑到工作需要,特别是外出采访时便于联络,报社对新入职的编辑记者原则上要求每人购买一台手机。作为记者,肯定是要经常在外面采访,如果没有一个手机,只有一个传呼机的话,无论是和报社联系、还是和新闻当事人联系,都十分不便。附近有公用电话亭或者小商店有公用电话可以使用倒还好,如果没有的话,接到传呼真的是会急死人的;如果是因为联系不畅通,失去了重要的新闻信息、耽误了重要的采访,就很不值得了。报社要求编辑记者们办手机,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外面采访,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进行求助,避免出现意外。

    那时候的通信工具,处于“呼机鼎从盛开始走向没落、手机从模拟网向数字网转变”的阶段,无论是126、127、191、192、198、199、999传呼台,都无法阻挡手机时代的来临,想当初的呼机黄金时代,别个传呼在腰间,在公交车上,传呼里传出“嘀嘀,嘀嘀”的声音,引来众人的目光聚焦,是一件非常荣耀和有面子的事,一台中文传呼甚至要一两千元;那时候的手机,已经开始告别模拟机了,尽管也只有接打电话、收发短信功能,但相比于体积庞大的“大哥大”,手机的“块头”瘦身不少、价格也低了很多,主要有猫熊、四星、东门子、kcl、爱你信、莫拖罗娜、诺鸡鸭等品牌,从几百到两三千不等。

    当然,彼时办理手机入网不像现在,拿个机子到营业大厅,选好套餐就可以了,或者缴纳一定的话费就可以送一台手机、或者承诺月消费达到多少钱也可以赠送手机,而选号码入网是要另外交钱的,两三百元不等,而且手机资费还不便宜,接打电话都是06元/分钟。所以像罗明他们这些当记者的,电话接打比较多的,一般一个月话费都要接近2百元。“再贵也要办啊”,坐在公交车上,罗明决定尽快办一个手机,至于买什么牌子的,他还没有想好,毕竟他对这块并不熟悉,打算问一下老记者。

    按照大妈上午所指引的,罗明很容易就找到了蜂窝煤厂那几栋老住宅楼。还没走到楼下,上午来过的大妈就认出了罗明,和一堆同样是大妈级的居民迎了上来,其中有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被推倒了跟前,大妈说:“这是硅酸盐厂留守处的王主任,让他给你说说。”王主任有些局促地上来和罗明握手:“记者同志,欢迎来我们这里视察。”然后就把基本情况介绍了下——

    “蜂窝煤厂是一家老牌集体企业,当时产品销售很好,城区、县城、乡镇乃至西州相邻的一些其他市的县楼来这里购买蜂窝煤等,经常是供不应求,等着拉货的农用卡车、三轮车、人力板车排长队,有时候不等一天很南拉到货”,说起厂子曾经的辉煌,这个王主任眉飞色舞,“你是不知道,每到初秋时节,各地供销社开始囤积蜂窝煤,厂子里的生产是人歇机不歇,一天24小时连轴转,都满足不了购货需求,有的人为了早点拉到货,想方设法跟厂里的领导、销售人员送东西、套近乎。”听到这里,几个年纪比较大的居民嚷嚷道,“还好意思说,你那时候收了不少好处吧,家里的开水瓶、洗脸盆、肥皂、毛巾都用不完吧?”说完那些居民哄堂大笑。

    “诶诶,我在和记者介绍情况呢,打什么岔?那些东西我是收了一点,可大部分还是作为福利发给大家了嘛,哪个敢站出来说没领到过销售部发的生活用品?真是的。我接着说啊,记者。别看我们是个大集体企业,可效益很不错,家家户户都要用煤球烧水做饭啊。在西州市集体企业中为数不多的自己给职工建了住宅楼,尽管是红砖外墙,户型也没什么讲究——那个年代的职工宿舍楼差不多都这样,但能让职工都分到房子在当时是轰动西州的,《西州日报》就专门做过报道,煤球厂的小伙子深受周边的棉纺厂、阀门厂、机床厂、仪表厂、麻纺厂等企业姑娘的青睐。”说到这里,大妈们又炸开了锅,七嘴八舌说开了:“可不是嘛,瞧瞧,今天到场的,好几个当年都是别厂的厂花级的姑娘,可谁又能想到此一时彼一时呢?”

    王主任接着说:“可谁知道进入90年代后,由于厂子生产对周边污染比较严重,导致这附近几条街都是黑漆漆的,再加上液化气、煤气罐的开始出现,那个玩意用起来方便,不用生火、没有呛人的煤烟,用蜂窝煤的就越来越少了,只有一些早餐店、规模小的饭馆还在经常用,厂子效益每况愈下,几年前就名存实亡,留下一台制蜂窝煤的机器,偶尔生产一点,员工都散的散、买断的买断,都出去了。”

    ”以前厂子还在的时候,住宅区这几栋居民楼的维修都是由后勤部门负责,包括门窗、外墙、屋顶、路灯、下水道等等。自从厂子濒临关门后,就只剩下几个留守人员,唯一留的那台机器生产的产品连维持机器运转都和两位工人工资都不够,好在厂里还有几间临街的店面,每个月靠店面的租赁费用来弥补,以及缴纳基本的水电,还有按照最低标准为部分员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这都显得捉襟见肘,必须精打细算,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一块钱花。”

    “不瞒你说,我这个留守处主任都是个只干活不拿钱的差事,没人愿意干,可上级部门国资委说我以前在厂里还算是个干部,也是个党员,要我发扬风格。要不是有着‘共产党员’这个身份,我才不会困在这里,每个月像叫花子一样去讨租金,像孙子一样去交养老金,还得定期到国资委党办去汇报思想工作。就凭我多年干销售的经验,随便到个什么厂子干干,一个月拿个一两千不成问题吧,如果运气好说不定提成拿到更多。你说,我们哪里有这个条件和资金管得了住宅区的维修问题嘛?再说经过厂里争取、国资委同意、房管部门支持,房子房改已经完cd属于私房了,厂里更不可能来管了啊。”

    (本章完)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